找到相关内容57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中庸》与《六祖坛经》的形上关怀

    而生其心。”。   (6):宋、明二代的“宋明理学”家们,似乎曾在心灵成长的过程中,受到六祖慧能这一系的“禅宗精神”影响。这也就是为什么宋、明二代的读书人,能够突破印度佛学的藩篱,重新回归到...

    石朝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0451877.html
  • 假爱、错爱与真爱

    心灵成长,你让孩子吃不了苦,没办法受风吹雨打,禁不起境界的考验历练,这是因为从小就被父母溺爱、错误的爱所影响,你看到了吗?  事实上不要怕孩子吃苦,真正的爱是协助孩子成长、开发智慧,协助孩子愈早...真正的爱是无条件、无所求,但是要做到这个境界很不容易,需要下功夫去闻思修,需要心灵成长。“错误的爱”有很强的主宰欲跟占有欲,而“真爱”没有主宰欲和占有欲,他自己喜欢自由,也给予众生自由,充分尊重每...

    空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92353653.html
  • 佛教祈愿心灵的探索:以净土信仰为核心

    《俱舍论.分别贤圣品》、《解脱道论》,乃至大乘佛教的重要著作《瑜伽师地论》、《菩提道次第论》等等,都是在这样的动机之下,整理出来的。这样的论述,把佛教的修证建构成一个客观的心灵成长之旅,可以画得出详细...佛教祈愿心灵的探索:以净土信仰为核心  提要:   一些学者认为佛教在本质上是“自力的”,因此不存在佛教式的祈祷。这是对佛教的片面认识,无视于佛教信仰实态的明显事实。从原始佛教开始,佛教的智证法门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0259927.html
  • 阿姜 苏美多 著:感恩父母

    欢喜心)。我们需要这种喜悦,它是滋养我们、对我们的心灵成长而言不可或缺的要素。喜悦是觉悟的其中一个要素。生命没有喜悦是 沈闷 忧戚的——灰色、晦暗和抑郁。因此,今天是我们重拾喜悦、忆念喜悦——感恩的... )或者 Cittaviveka (义为:心的远离)。   由于有了一个合适道场的基础, 僧团的 人数开始稳定地成长;而且也开始承担尼众( siladhara 十戒尼)的训练工作。由于希望能够过着道场...

    阿姜 苏美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3562632.html
  • 台湾当代在家佛教中的维鬘传道协会——一个区域性新兴教团个案的探讨

    的神情。  图18 台南维鬘心灵成长班学员上课时的愉快神情。  图19 维鬘曾受到日本佛教新兴教派的影响,图为立正佼成会的“圣典”。  图20 维鬘例行的法务工作--文化中心的演讲活动。  图21 ...1995。  ──,〈西中印空无观之研究〉,《谛观》,第77期,南投:1994。  刘绍桢、陈英善,〈从人生佛教、人间净士到心灵环保〉,未发表。  刘锦昌,〈台湾佛教界的“印顺导师学”走向〉,《神学与教会...

    罗国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15663194.html
  • 佛教心理学——“缘起模型”初探

    当代的谘商员和心理治疗家越来越从人的整体教化、心灵成长的角度着眼,强调人的整体性和人在人际关系中的意义实现[注2]。本文尝试以弗兰克的意义治疗学为参考,融会佛教心性论与禅修工夫,期望建立佛教意义治疗学...实现而达到整体成长和人格教化的心灵治疗学的效果。因为生命意义的开显是一种诠释活动,哲学诠释学对诠释活动提供了方法论、存有思考和价值论上的重要研究成果,所以哲学诠释学的涉入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厘清佛教的意义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174065.html
  • 原始佛教读书会:相应部选读 第二单元:天子相应

    盖”,五种障碍心灵成长的盖障,就是贪、嗔、昏沉睡眠、掉举懊悔、疑,就是断除这些。这些大概就是在“精进、喜”这个阶段就逐渐断除的,所以就很容易进入禅定。进入禅定,他就具备一些禅定的内容,就是“禅支”,有...,他没有看见其他任何办法,可以让众生得到那种心灵的宁静或者安适。   所以,这边佛陀提出降服我们内心忧恼、或者恐惧的一些根本的法门、办法。这些办法,这里似乎不是按照层次或者次第的,但在Bodhi的...

    蔡奇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2877132.html
上一页123456下一页